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海外法律论坛第8讲 《将科学研究融入法律判决制作的挑战--以美国为例》成功举行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21浏览次数:287


    20191119日周二下午,上海财经大学海外法律论坛第8讲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1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将科学研究融入法律判决制作的挑战--以美国为例》,主讲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斯汀法学院院长David Faigman教授。讲座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葛伟军教授主持,法学院戴悦、夏戴乐等老师以及部分学生参与了讲座。

讲座开始,David教授以1923Frye诉联邦政府一案为切入点,介绍了美国法院在制作判决中引入了科学的可采性检验标准的事情,提及法官们并不掌握相关科学性知识,只是依据相关专业人士对证据作出的鉴定进行判决,而这其中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普遍接受性问题。David教授举了一个看病的例子,病人胃痛去看病,医生首先会认为是你吃坏东西了,并不会先对你进行检查,到第二天没吃坏东西病痛更严重了,这时医生会对你做一个检查出具一份诊断报告,但是你和医生都只知道病是什么,大家都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这个诊断检查的方法是否合理等问题,这就好像法院判决中大家都只了解证据是否科学合理、可接受,但却不关注背后的原因和科学原理。由此David教授指出我们应该将科学研究引入法律判决制定的过程中来。

    接下来,David教授将弗莱德一般接受性测试和多伯特测试进行了对比。多伯特测试要求法官理解科学推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然而美国的法院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推论的良好能力,这导致多伯特有效性测试在过去的25年中极不平衡。然后,David教授以法医学、医学和行为心理学为例,从四个维度讨论了该领域的最佳实践,从而表达他对将科学研究融入法律判决制作的可行性期望。

    最后在现场交流环节,老师和学生都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夏戴乐老师结合国内的一个案子,提到国内目前并没有将科学研究引入法律判决的普遍做法,一般依赖司法鉴定。David教授举了一个他自己的例子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探讨表达了他这一主张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接着戴悦老师和葛伟军教授对David教授的讲座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在讲座最后,海斯汀法学院国际项目副院长Keith Hand教授对其法学院的研究生项目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并欢迎同学们申请参加该项目。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图|于旭松   供稿|于旭松